三大普洱茶品牌的历史和市场贡献
发表时间:2023-05-07 11:53:27 作者:普洱茶回收网 阅读数:16091普洱茶市场巨头:中茶、大益、下关,在茶友们的喝茶之旅中,无论是买茶品茶,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茶叶品牌。普洱茶品牌种类繁多,但被茶友熟知度更高的品牌,毫无疑问要数中茶、大益、下关这三大巨头。这三个品牌背后各自对应的是昆明茶厂、勐海茶厂、下关茶厂。这三家公司都曾经是归属于“云南中茶公司”,该公司成立于1949年,早于中国茶叶总公司 。实际上,“云南中茶公司”是在1938年12月,由当时归属国民政府经济部的“中国茶叶公司”和“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”共同出资创办的。
众所周知,在解放前,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一直以私人茶庄和茶号进行。这种私人茶号时代直到解放后,茶叶生产销售转向了公私合营。1954年,云南普洱茶进入“中央掌握,地方保管,统筹分配,合理使用”的历史时期。中国茶叶公司负责普洱茶的生产销售,由旗下昆明茶厂、勐海茶厂、下关茶厂、宜良茶场等负责茶叶生产和装运,并使用中茶的“八中”商标统一销售。因此,云南中茶成为普洱茶的代名词,也称为“印级茶时代”。这一情况一直持续了将近40年,直到1990年,中茶“八中”商标使用期限到期,并被中茶总部收回各厂商标的使用权。于是,地方茶厂开始纷纷注册自己的商标,其中昆明茶厂注册了“吉幸”,勐海茶厂注册了“大益”,下关茶厂注册了“宝焰”、“松鹤”等品牌。这也标志着中茶独大的时代结束,迎来了普洱茶百花齐放的新时代。
一,中茶
【云南中茶发展历程概述】:
1938年,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资下成立,标志着普洱茶产业的初步组建。
1949年,中国茶叶公司在北京成立,普洱茶的开发进入了全国化的阶段。
1951年,中茶“八中”商标注册成功,开启了印级茶时代,云南中茶以创新良品、名扬天下的姿态崛起于普洱茶之上。
1976年,中茶规范普洱茶唛号,为茶叶数字编码及茶厂编码得出了明确规定。
1996年-2006年是云南中茶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,茶市混乱甚至导致“中茶牌”商标一度无人认领,假茶泛滥,市场局势乱象丛生。
2006年之后,中茶进行了品牌授权开放,诱导了过多的中茶牌商标用户,导致了普洱茶市场的崩盘,是当时市场生态乱象的重要诱发因素。
至今, 中茶仍然是普洱茶行业的龙头企业,以其规模巨大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覆盖着六大茶类业务,为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永续动能。
在云南中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,因多方因素的影响,其曾多次更名和重组,包括但不限于“中国茶业公司云南分公司”、“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”、“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”、“中国土产进出口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”、“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”、“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”等等。
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普洱茶市场最主要的品牌(甚至可以说是的),中茶以出口创汇和边销为主要业务方向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中茶诞生了许多备受茶友推崇的品种,其中就包括了广为人知的“印级茶”和“七子饼”等。不过,中茶后期商标使用权的混乱,也决定了其成为假茶泛滥的一个突出例子。
在茶友群体中,中茶的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有的茶友对其推崇备至,而有些老茶友较为挑剔。在90年代以前,中茶在云南省内的秩序就自然是一个OEM的形式,因为当时普洱茶主要是出口贸易,而中茶拥有进出口经销权,这意味着,中茶只需接订单,将原料采购和茶饼生产转包给勐海茶厂、下关茶厂、昆明茶厂等生产企业,然后再贴上中茶自己的商标即可。面对这些成功的出口交易,茶厂会从中赚取加工费及工作量费,而中茶则获得贸易价差利润。
若论中茶的产品方面,很多茶友会念叨它的口粮茶标杆7581,这似乎把它的全部诉求都涵盖了(江湖上有关“五大金刚”的流言其实是台省大师们为了侵吞市场用的,事实上,过去几年市面上的各种新茶“印”更是令老茶友大哭爆笑)。然而现在的7581其实已经与历史上的7581差异很大了,毕竟昆明茶厂已经更换了新的经营团队。
对于中茶的产品,社群内也显得无从推荐。历史上的“印级茶”基本已经失去了真实存在的车渠,普遍是假货泛滥。因此,欲求得,只能通过种种拍卖会争夺,即使如此,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真实,当做娱乐消遣看看就好罢。
二,大益
大益堪称普洱茶行业的代表品牌,其名亦蕴含了其公司名和品牌名。于1988年,原勐海茶厂注册商标“大益”,并于次年正式启用。勐海茶厂,作为大益公司的前身,历经各种变迁,其发展史无疑是普洱茶历史的重要篇章。
勐海茶厂的历史可以总结为两个时期——改制前和改制后。勐海茶厂奠基于1939年,1940年正式建成,当初的名字是“佛海实验茶厂”,归属于当时的云南中茶。初始时期,以红茶为主,目的是创造更多的汇款。随着政权的更迭,勐海茶厂被人民政府接管,并开始使用“中茶”商标。1952年开始,勐海茶厂开始生产“中茶牌”红印普洱茶,当时所生产的茶叶都使用“中茶牌”商标。随着探索和研究的深入,勐海茶厂从外销产品开始多样化拼配,如7542、7532和7582等。同时,经典的熟茶7572也从1976年开始生产,“生茶标杆”7542则是从1982年才开始生产。比较出色的是,1988年,勐海茶厂成功注册“大益”商标,并于1989年正式启用,但在此时期仅生产茶砖以外销方式进行销售。在1963年至2004年勐海茶厂的历史中,勐海茶厂经历了4次更名,分别为“佛海实验茶厂”、“云南省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”、“思茅专区勐海茶厂”以及“云南省勐海茶厂”。
大益牌七子饼茶于1994年开始生产。1996年,勐海茶厂正式改制成立“西双版纳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”,并开始筹备股份制公司化。1999年,省公司营运不善,所以茶厂自行接受茶商的订单。多个产品均出自这段时间,如福今大白菜、班章孔雀等。2004年10月,勐海茶厂私有化改制完成,从而成立了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,岂料,这一改革将成就大益茶业集团的辉煌。
提及大益帝国的崛起,不得不提及其前掌舵人吴远之。在2004年收购勐海茶厂之前,吴远之曾在金融行业摸爬多年,未曾涉足茶业。然而当他成为勐海茶厂的后,他将金融经验和营销策略有机融合并运用于茶厂的管理中,重点打造高端茶品牌大益茶。通过一系列市场操作和央视广告投放,大益成功成为2007年普洱茶业重新崛起的品牌之一,并树立了“茶中茅台”的高端形象。至2013年,大益茶已经成为国内普洱茶投资交易的品牌。仅用10余年时间,大益集团在吴远之的经营下成功夺得了普洱茶企业的头把交椅。
尽管大益的“金融茶”和吴远之本人引起了圈内外褒贬不一的争议,但对于普通茶友而言,更加关心的当然是大益茶的产品。而在这些产品中,7542、7572等经典唛号茶无疑是最为广为人知的。然而,不同人对“标杆”的理解各有差异。实际上,这两款茶顶多只能算是及格,用料普通,在最初生产的年代,尤其是2000年之前,基本都是茶厂最差的原料用来生产普洱茶。但这两款茶却成了“神话”,原因何在?这个问题,或许需要自己探究。所幸,大益后面推出的8582、8592、7262等数字唛号茶实际上更为出色,与7542、7572一起被称为“大益的经典老五样(2生3熟)”,可谓传统技术与现代工艺的完美交融。如果按最早生产时间来排序,大概是7572(1976年)、7542(1982年)、8582和8592(1985年)、7262(2000年,也有说1996年),其中7262的用料相对更为。不过,7262的唛号会让传统规则感到困惑,因为众所周知,云南现代熟茶加工工艺从1975年才真正成熟。咨询业内人士得出的解释是:"7"是为了纪念熟茶发酵工艺在70年代研制成功,"2"和"6"分别代表茶面和茶底使用原料的等级,最后一个"2"是勐海茶厂的代号。
至于大益的前身勐海茶厂,则作为普洱茶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与亲历者,产出了无数的经典产品。更为重要的是,勐海茶厂在人才培养和市场推动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。因此,它被誉为“普洱茶界的黄埔军校”,也是新成立的茶厂所带着的影子和影响,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三,下关
下关,别称下关沱茶,茶友们很亲切地称她为“关姐”。这个品牌因价格亲民而且性价比极高,是普洱茶品牌三巨头中的一员,但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存在。下关以沱茶,历史上曾有“勐海圆,下关沱,昆明砖”之说。在如今的茶友圈中,下关沱茶已经成为“熟大益、生下关”之称,是普洱茶界的双雄之一。下关沱茶的前身是“康藏茶厂”,成立于1941年,是云南中茶旗下的一家茶厂,同时与勐海茶厂、昆明茶厂等并称。
说到下关,就不得不提“沱茶”。沱茶是最常见的紧压茶之一,似乎并有无数的特点,但是为什么下关单单用“沱茶”作为公司名呢?这要追溯到沱茶的历史。1902年,始创于光绪元年的“永兴祥”经过增资扩股后改名“永昌祥”,总店迁至下关,创制沱茶,沱茶的外型定型为碗臼状。因此1902年被视作“沱茶”创制年份,下关永昌祥生产的沱茶主要销往四川地区。陈邦贤《自勉斋随笔》中还有相关记载:“在四川地区,饮茶之风盛行,以沱茶为大宗,而以下关的沱茶尤其名贵。”因此,“沱茶”成为下关茶的代表作。今年6月份,下关沱茶公司在大理举行了“下关沱茶创制120周年庆典大会”,并用此来彰显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制茶经验。
在历史上,下关沱茶曾长期肩负“边销茶”的生产销售任务,主要供应四川、西藏以及云南部分民族地区。这也从下关茶厂前身“康藏茶厂”的名称中一窥究竟。建国后,康藏茶厂被云南中茶所有,曾多次更名,并将多家私营茶企合并入下关茶厂。其生产的茶品多供应藏区。自1952年到1990年,下关茶厂产品均使用“中茶牌”(部分使用“宝焰牌”)。1991年,该公司注册了“松鹤牌”和“南诏牌”商标,也就是我们在沱茶上最常见的“松鹤延年”商标。
下关的产品有很多种类,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甲沱、特沱、销法沱等,以及经典的8653、下关蓝印等产品。简单描述如下:
特级沱茶简称“特沱”,是下关在2003年接到商家订单后制作的,规格为100克/沱;
甲级沱茶简称“甲沱”,自1951年开始生产,是下关厂的常规产品,生产时间长、产量大。最初规格为250克和125克每沱,70年代之后改为100克/沱。1991年之前使用中茶商标,之后改为松鹤商标。甲沱是大多数新手茶友接触下关品牌的入门茶。此外还有乙沱(一级沱)和丙沱(大众沱)等,用料等级低于甲沱,价格也更实惠。但不建议初学者尝试。
甲沱和特沱的新茶阶段口感刺激性较强,不过如果经过10年以上的古树陈放,就会变得优雅柔润。而这些口粮茶,价格也不会很高。如果您想品饮下关沱的风味而预算适中,我更推荐苍洱沱,它使用的是更加的原料,不过也因此定价相对较高。
下关蓝印号称是拼配了布朗、景迈、勐库西半山三大产区的古树原料,其旨在纪念下关茶厂在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中茶牌蓝印七子饼。
下关的熟茶最知名的当然是“销法沱”,它自1976年开始生产,并于当年开始出口法国,畅销30多年,年销逾千吨,这在崇尚红茶的欧洲市场堪称奇迹。它甚至有“唛号”,唛号为7663。
除此之外,下关还有众多产品。其中甲沱不少原料并非“晒青毛茶”,而是含有约10%-15%的烘青毛茶,这在下关早期产品的包装上也有标识。
关于下关“烟味”的探讨久负盛名,有各种说法和解读。不论如何,烟味都已成为“下关茶”的一种味觉标签。另一方面,厂家为吸引喜欢烟味的茶友,常将烟味称之为“烟香”,来谋取消费者的青睐。虽然烟味不被茶叶评审看好,但市场端则以消费者的口味为导向。奉劝喜欢烟味的茶友,更好选择通过特定工艺制作的老底子熟茶,以避免提前涉足到绿茶或干茶的坑里。
四、其他
普洱茶品牌三巨头差不多承载了普洱茶近代发展的整个历史,也见证了普洱茶从无人问津的“边销茶”和“侨销茶”到成为几乎每个茶爱好者都钟爱的“心头好”和“终点站”的跌宕起伏。这三大品牌也构成了“普洱茶中期茶”和“普洱茶老茶”的主力,但是作为一个刚刚接触普洱茶的新手,本人建议:
如果不是的茶友,不要轻易尝试老茶或年份茶等茶品。市场上众多的造假手段难以防范,一定要牢记这一点。
真正优质的老茶往往价格不菲,也不会随意流通。而那些进入流通、价格“实惠”的老茶或中期茶极有可能只是“做旧”、“仿制”甚至是“无中生有”的假冒伪劣产品。
此外,便宜的甲沱也会有造假,市场下线的情况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。